5月27日中國安全生產報一版刊登一幅圖片新聞,報道的是5月25日,浙江杭州市沈半路城北燈具市場發生火災,火災現場濃煙滾滾,附近道路實施交通管制,大量群眾在現場附近圍觀。不少市民不顧危險,爬上火災現場相鄰的一幢居民樓頂圍觀,保安發現后上前勸離,但仍有人不愿離開,險些引起沖突??催^報道,對圍觀者的行為實在是難以理解,好奇心咋就這么大呢?
事故現場不是景點,尤其是火災事故現場,可謂危機四伏,險象環生,很容易發生二次傷害,傷及圍觀者。最近,埃及某地一油罐車側翻事故的視頻一度熱傳網上:起初,這輛油罐車只是側翻在馬路中間,一些民眾上前圍觀。突然,油罐車旁的一輛小汽車發生爆炸,風助火勢兩車驟然騰起濃煙,現場混亂頓時慘叫不絕。
在國內,類似教訓也時有報道。2015年12月31日23時30分,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三環橋橋上發生一起三車相撞事故。事故發生后,現場聚攏了一批圍觀群眾。交警在勘查現場時,一輛別克轎車駛來,沖向交警和圍觀群眾,造成多人受傷的二次交通事故。
從常理說,遇見發生火災唯恐避之不及,怎么能傻大膽,一個勁地往前湊,真是“看熱鬧不嫌事大”。“看熱鬧式圍觀”既是文明陋習,更是安全隱患。因為,把事故現場當作“景點”,扎堆圍觀、拍照等,等于人為造成交通“堵點”和事故“危點”,既容易發生二次事故,也必然影響正常救援,極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生命財產損失。
事故救援,時間就是生命,分秒必爭。不管是發生火災、爆炸還是交通事故,都意味著可能或已經發生財產損失和生命危險。在這個時候,大家應牢記:絕不能影響救援。若有能力減少災難造成的損失,或者減少他人的痛苦,則要義不容辭地出手相助;若沒能力做到這些,切莫在救援的時候添亂。遠離險情現場,不僅是對救援工作的支持,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。
杭州火災現場“高樓圍觀”再次警醒我們,要繼續加強文明意識、安全意識教育。一年一度的“安全生產月”開始了,希望各級各部門充分利用安全月各項宣傳教育活動,多講“圍觀之害”,讓群眾認識到圍觀事故現場既危險又不文明,使不圍觀危險事故成為人們的安全常識。
信息來源:安全生產網